許久沒有回台南探望外婆,外婆變老了許多,身形也漸佝僂,突然鼻頭一酸,頓時感觸湧上心頭。
家庭的因素,從我懂事開始,父母便分居二地,最後離異。
因為監護權的關係,小時後一直被父親拉在身邊,我是獨子,也沒有姐妹,
放學後在家,通常面對的是孤獨的一個人,只有自己和自己對話,
等見到父親時多是在大半夜酒後醉醺醺的模樣,說我算是半個孤兒並不為過 !
住的是承租在眷村的房子,挾長的格局沒有窗戶,
鄰戶之間是泥土做的隔牆,將耳朵貼著牆便能清楚的聽見鄰居的對話。
父親的衛生習慣不好,家中沒有垃圾桶這種產品,吃完的東西都是隨手一扔,
所以我和父親基本上可以說是睡在垃圾堆旁邊,
晚上睡覺的時候,可以清楚聽見老鼠出來覓食窸窸窣窣的聲音,
蟑螂會從腳上爬過,最後老鼠甚至直接將彈簧床側邊挖破個洞,在裡頭築起巢來。
這是電視劇中的劇本嗎?簡直不敢相信對吧!
說給太太聽她不可置信,就連我現在回頭來看也覺得不可思議,
所以我說[人]是適應力很強的生物!
當時就讀國小的我,剛開始難免有同學會來家裡,覺得很丟臉,
為此常常跟父親爭吵,被揍一頓算是小菜一盤。
不過小籮蔔頭的我能改變什麼呢? 最後依然回到原點,便再也不敢找同學來我們家。
或許覺得奇怪,為何房東能容忍自己的房子變成這樣?
我只能說房東是實實在在的好心人!
由於家裡沒有書桌,常常假日房東來收租時就看見我一個人趴在床上寫功課,
不久後房東送來了一張二手茶几及童軍椅。
滿屋的雜物垃圾,沒有茶几及童軍椅的容身處,
我只好將它們放在床上,自此就成了我寫功課的書桌椅,
要睡覺的時候,把童軍椅摺疊好放在茶几下方,好讓我有空間可以躺下來。
起初房東也曾威脅要趕人,或許是出於同情的惻隱之心吧? 幾次後便沒再提,真的是個好人啊!
而這段期間,外婆是給我最多溫暖的親人。
每年的寒暑假會到外婆家寄住,雖然只有短短一二個月,卻是我最快樂的時光。
快開學的時候必須離開外婆家可以說是哭著賴著也不回去。
有一次! 外婆只好先陪我上了火車,謊稱去廁所後再偷偷的在下一站下車。
我記得後來向外婆要了一張她的照片,放在床頭前,想像外婆就陪在我的身邊一樣,
晚上一個人寂寞的時候,每每看著外婆的相片就會不禁的留下眼淚。
這樣的日子,持續到國三那年的暑假,
父親做了些不好的事情而放棄監護權,肯讓我回到外婆家後才結束那段黑暗的時期。
十五年過去了,現在的我已過而立之年,定居台北。
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車子、美麗的太太、可愛的女兒和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,偶爾帶著妻小到國外旅遊。
有朋友挺羨慕我現在的生活,人生有了重心。
但這些看起來頗美好的背後,實際上卻是掩埋了多少心酸的過去。
在台北定居後,有一年阿姨來家中拜訪,看到我們這一家子,
離開前語帶欣慰的向我說:
「不容易啊!當初你跟著爸爸的那段日子,所有的親戚都說「明育」這輩子大概烏有(台語)了。」
其實不止親戚,當時才十出頭歲的我,對自己未來早已不抱任何希望,甚至任何可怕的念頭都動過。
當然比我有著更悲慘童年的孩子很多,
我不敢說是從地獄裡爬出來的孩子,但卻是真實地在泥巴裡掙扎過的人。
外婆的身影是我當下心靈的寄託,就像在漆黑的房間裡,即便是一小小燭火,也會讓人心安。
這樣的成長背景對我性格影響最嚴重的,莫過於對親情的淡薄,親情二字在我的記憶中是極度模糊、陌生的 。
或許是這個原因,生兒育女當初並不在我人生規劃的選項中。
婚後為此常常跟太太爭執,當時我的想法很單純也很自私:
一者,經歷過這樣的童年,好不容易我覺得人生才正要開始,過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生活,不想被孩子羈絆住。
二者,我從未在我父親身上學習到如何該扮演好爸爸這個角色,本能的排斥與抗拒。
(至於我後來為何對生養小孩這件事轉念?? 這是我當初寫下的心情--> 這是我將為人父的心情)
現在,父親已走了好些年,
自己漸不避諱談論童年的那些破碎記憶,我想唯有自己面對了,才能繼續走向前。
現在每年回台南祭拜父親的時候,心裡總祈求著父親一定要保祐祂未見過面的媳婦與孫子。
此刻,是真正屬於二位父親間的對話。
我常向太太說,我好羨慕妳,小時候能在父母的羽翼呵護下,快樂的長大,覺得很幸福啊!
太太總是安慰著我:「他們現在也是你的爸媽呀 !你也很幸福喔!」;一股暖意直透心窩。
我想!
如果人生是一本書,年紀愈大,頁數就愈厚。
每一段章節,都會有許多出現在你生命中感謝或難忘的人。
也許是含辛茹苦的父母、也許是患難與共的妻子、也許是拉你一把的朋友。
而我的人生故事寫到這裡,外婆對我來說,意義格外重大。
接下來的每一頁,有了寶貝女兒與太太陪我一起寫,一定會更甜蜜豐富吧 ^^